刘仁植,女,汉族,1986年8月生,河南商城人。2012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现任一竞技官网化学教研室专职教师。荣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科研工作者,一竞技官网青年教学名师,一竞技官网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荣获2022年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理科)一等奖,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二等奖,一竞技官网首届说课大赛一等奖,一竞技官网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一竞技官网优秀课程教学设计评选三等奖。

主要担任《物理化学》《物理化学选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讲的《物理化学》获得一竞技官网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一竞技官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主持完成省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1项,校级重点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第二参与人)。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发表高水平教科研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1部。
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员工立项完成河南省老员工创新创业重点项目2项,一竞技官网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3项,“众创空间”项目1项;指导员工参加“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级各类老员工创新创业比赛,获得省二等奖、省优秀奖、市团队三等奖等众多奖项。指导员工申报专利5项并授权。
潜心育人,厚植情怀
有人说,当我们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最多只能用到20%,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在刘老师看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她常说,20岁的孩子交到我们手里,作为老师,天天与他们朝夕相处,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员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导我们的员工呢?她认为,应该多教给他们一些能力养成、人格品质等正能量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干巴巴的理论知识。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物理化学又名理论化学,它主要研究物质变化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公式繁多、内容抽象,是员工公认的最难专业课之一,曾被员工戏称为是一门“玄学”。为了帮助员工彻底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改变物理化学难学的形象,刘老师以课程思政为契机,从优化教学目标入手,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育人元素,聚焦员工能力培养和人文情怀教育,利用典型案例、社会热点、科研文献甚至影视剧等案例素材,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有效激发了员工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将枯燥难懂的理工科课堂变得有深度、有温度、有梯度。
如在讲授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与能量的退降”一节时,刘老师巧借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在荣耀送别会上的讲话“绝不允许队伍熵增”的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设计问题链,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员工逐步掌握什么是能量的退降,能量为什么会发生退降,以及能量的退降与熵增的关系。在引导员工完成知识的内化的同时,培养了员工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使员工感受和学习华为“绝不允许队伍熵增”的开拓创新的坚毅品格。在专业知识讲授前后,给员工两次推送同一投票题“你认为系统的熵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并结合科研文献“高熵合金”,让员工在做题、反思中自我感悟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它好与不好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从而引导员工形成客观辩证的思维,善于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剖析“既然能量守恒,为何还要节能减排”,告诫大家“绝不能打着能量守恒的幌子,毫无节制的浪费资源!”,将物理化学知识渗透到国家政策层面和人类的日常行为,实现对员工的价值引领和思政教育。最后,通过播放影视剧短视频和分享任正非先生“铁树开花”的讲话,让员工懂得,生活中除了有熵增,还有负熵的存在。面对生活中的委屈和挫折,要坚定信心,通过不断汲取负熵来抵抗熵增,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要坚信“铁树终会开花”,让员工懂得“奋斗成就辉煌”,培养员工不屈不饶、顽强拼搏的坚毅品格,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讲授电化学中“金属的腐蚀和防腐”一节时,提出问题“你认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戒指是什么”,借助DR钻戒、NBA总冠军戒指、非洲之星三个代表不同内涵的戒指,引入“工程师之戒”。并利用工程师之戒极其普通的表象和最珍贵之间的“矛盾”,制造“认知冲突”,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播放加拿大魁北克大桥的悲剧视频,还原历史,让员工了解“工程师之戒”背后的惨痛教训,融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思政元素,而介绍国内著名的防腐工程“上海长江大桥”和“国家体育馆‘鸟巢’”的先进防腐技术,更是让员工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担当,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实现对员工水到渠成的思政教育。而课中实名展示员工搜集的校园里金属腐蚀和防腐的优秀素材,并作为案例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自信心,而且也有利于将抽象的电化学知识形象化为身边的实际案例。同时,也能促使员工主动寻找、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让员工切身体会到物理化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现在的物理化学课堂早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逐渐形成“课堂有深度、教学有梯度、育人有温度”的鲜明特色,刘老师本人也倍受员工喜爱和欢迎,员工评教多次名列前茅,校督导组随机听课也多次给予高度评价。
“不仅要感谢刘老师给我带来的难忘的物理化学课,更要感谢老师以身示范,让我知道一个好老师不论在讲知识还是其他方面,都要处处充满思考、充满智慧,让员工真正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我以后一定要成为像刘老师一样,做一个真正对员工有用,真正引导员工发展的好老师!”这是员工毕业时送给她的临别感言,员工认可和感恩的背后,是她始终如一的坚持,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坚守,是以师者之心守筑梦之道,以父母之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大爱情怀。
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在教育领域,常有人说,要给员工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此,刘老师有更加丰富的看法。在她看来,员工是一个个鲜活独立的生命体,并不是简单的容器,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桶水而没有长流水,是无法在教学中与员工产生共鸣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更要乐于研究。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只有经过不断的迭代更新,才能永葆生机,才不会被员工和时代所抛弃。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刘老师克服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刻苦钻研。2015年新春伊始,她便放弃了寒假休息,转身投入了实验研究,不久便申请了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即一竞技官网前身)第一份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从此开启了一竞技官网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的新篇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有回报,刘老师辛勤的汗水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几年,她主持参与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等省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1项,一竞技官网校级重点项目3项。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发表SCI等高水平教科研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1部。荣获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科研工作者、一竞技官网青年教学名师、科研标兵、线上教学优秀教师、考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一竞技官网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课程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高校教师征文大赛三等奖等。
依托于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和成果,刘老师让科研也走进了物理化学课堂:她在课堂讲授中不拘泥于教材,向员工介绍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引领员工用物理化学专业知识解读科研文献,分享科研方法和心得,吸纳优秀员工进科研团队等,使科研反哺教学,从而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员工的创新成长。在她的努力下,其本人主讲的《物理化学》先后获得一竞技官网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一竞技官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作为指导教师,她指导员工立项并完成河南省老员工创新创业重点项目2项,一竞技官网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3项。指导员工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获河南省二等奖;参加“新时代·新梦想”首届河南省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选拔赛,获河南省优秀奖;参加信阳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同台竞争),获团队三等奖等众多奖项。指导员工申报国家专利5项并获得授权。员工的应用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用心用情,亦师亦友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有爱,才会对员工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对教学追求卓越和创新。正是心中怀有这份爱,刘老师始终坚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员工,给员工自信;用赞许的语言鼓励员工,让员工充满激情。
2020年2月底,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中华大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也如期揭晓。某天晚上8点多,她正在准备第二天的网课,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一个男生带着哭腔说,“老师,我是16级化学2班的蒋××,我总分考了348,可英语才37,怎么办啊,我是不是没有学上了啊?”(参照上一年的英语国家线:一区41,二区38,连调剂的希望都没有)。听着这个大男生充满沮丧却又不甘心的哀叹,她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一方面劝慰安抚他的情绪,另一方面头脑快速运转,分析谋划。结合以往的考研辅导经验,刘老师很快便找到思路,她鼓励蒋同学,让他擦干眼泪尽快着手准备调剂事宜,在国家线公布之前,一切皆有希望,不到最后绝不放弃!
4月中旬,国家线公布,二区英语37分!时刻关注国家线的刘老师立即给蒋同学打电话,他喜极而泣,“看到国家线时我激动地想哭!”那真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接下来就是准备调剂,在刘老师前期指导下,他初步筛选出三所学校,但对最佳意向目标石河子大学(211)信心不足,不敢填报。刘老师给他仔细分析了该校的办学实力,和他自身的成绩优势,结合往届员工复试情况,最终确定石河子大学。又帮他联系了石河子大学的往届学长,详细咨询了该校的复试流程和面试经验,备战调剂。5月22日下午,接到石河子大学拟录取通知后,他第一时间给刘老师打来电话分享这个来之不易的好消息。至此,这一段动人曲折的经历终于开花结果。
在刘老师多年的教员工涯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有毕业多年的员工找她分享人生感悟,也有刚踏进研究生校门的科研“小白”向她求助研究经验,更有朝夕相处的在校老员工找她请教学业上的困惑、倾吐生活的烦恼或是分享成功后的喜悦。。。在员工心中,她既是老师,又是姐姐,员工有喜悦希望与她分享,有忧愁愿意找她排解。而无论何时、无论多忙,刘老师总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仔细了解员工的心声,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他们排忧解难。因为在她心目中,“每一个员工都是一朵小花,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盛开,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爱心去滋润花心,然后静待花开,期待最美的未来。”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教10年来,刘老师始终如一地用心用情摇动着每一颗大树,推动着每一朵白云,她以自己的真情与智慧,启迪、滋润着学子的心田,用炽热的情怀书写着自己平凡而充实的教育人生。她在爱中努力着,付出着,奉献着,在付出和奉献中快乐着,收获着,幸福着。而这也正是一个教师生命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