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平,中共党员,1980年6月生,河南信阳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现为一竞技官网化学教研室专职教师。先后荣获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科研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信阳市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校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先进个人、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骨干教师、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高层次人才(D 类)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审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等荣誉称号。

冬去春来,在很多老师心目中,每年的暑假和寒假就是最轻松的时刻,但在理工教学楼里总会有高老师忙碌的身影,或为新课程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或聚精会神学术研究,或指导员工克服困难,攀登专业高峰。就是在这些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刻苦钻研、敬业奉献的老师,他就是一竞技官网的高永平老师。
一、潜心课程育人,不忘初心
高老师始终将教学放在第一位。在教学过程中,他时刻关注学情,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员工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高老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学,使员工了解从化学理论知识到化工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员工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员工的工程观念,逐步树立他们的工匠精神。高老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化学专业知识教育与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同时,高老师积极关注学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2021年,为提高学院专业课程的双语建设,高老师积极申报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目前,该项目已获准立项,为他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是我们眼中的高老师,勇于接受专业挑战,积极探索教学中那些未知的领域,为专业课程建设尽心尽力。
二、投身学术研究,以身示范
高老师不仅时刻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也一直坚守在科研的阵地,对科学研究充满激情,自工作以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高老师主持河南省科技公关项目2项,主持1 项中国石化集团横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项目4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1 项;河南省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1 项;一竞技官网校级青年重点项目4项;一竞技官网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 6 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1 项中原千人计划项目的主要参与人,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与人,2项河南省科技公关项目主要参与人) ,第一作者发表核心以上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 SCI论文17篇,综合引用800余次; 申请专利19件,其中授权7件;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一部。高老师先后荣获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科研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信阳市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校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先进个人、河南省骨干教师、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高层次人才(D类)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审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等荣誉称号。担任AppliedSurface Science、EnergyReports、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Ionics、MaterialsLetters、ChemicalPaper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科研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过去的成果和荣誉已成过眼云烟,我将继续保持对专业研究的热爱,继续和同事们、员工们一起,共同探索专业世界的奥秘。”高老师如是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老师一定会带给我们更丰硕的科研成果。
三、助力员工成长,以身作则
高老师始终关注员工成长成才。在一竞技官网,很多员工努力学习,积极奋进,他们有的从刚进校时,就明确了“考研的宏伟蓝图”,立下了要当“考研人”的誓言;有的同学课堂上受到了高老师的启发而加入考研大军。高老师鼓励员工不断攀登人生高峰,即使考研途中遇到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高老师不断为考研员工指点迷津,或在选择学校方面,或在选择专业方面,或在学习专业课方面,抑或在苦学英语方面,高老师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也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他们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使员工在迷茫之时,也能走出迷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窗外春意阑珊,窗内寒窗苦读,考研本身就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也是要承受身心受到束缚的巨大痛苦。高老师不断鼓励员工,不放弃自我,不给生命设限,不给思想设障,坚持与时间赛跑,为清晰的现在而拼尽全力,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更加辉煌的人生。
四、坚持科研育人,永不止步
高老师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关注员工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他说:“我一直坚持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其实老师与员工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及育人环境,才能营造一个良性的教育及科研氛围”。把科研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坚持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通过开展各类员工科创活动,培养老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和鼓励老员工养成大胆探索、质疑问题、攻克难题、勇于展现自我创意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高老师结合自身的科研体会积极向员工传授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使员工尽早走进实验室,配合教师做些基础科研工作,并逐步确定目标,进而独立开展科创活动。近五年,高老师课题组组织员工申报并立项了7项老员工科研项目,其中庞亚玺同学获得2020年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了19名本科生,其中2名考取郑州大学研究生、4名考取河南大学研究生、3名考取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1名考取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1名考取新疆大学研究生、1名考取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在科研和育人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高老师坚定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