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整个中华大地按下了暂停键。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却难以改变我们教书育人的情怀。延期开学期间,线上云课堂化作三尺讲台,依旧播撒知识的种子。教学方式改变了,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不缩水呢?是当前这场疫情大考中值得每个教师深思的问题。虽然有了上学期混合式教学的经验,刘仁植老师没有丝毫松懈,经过6周的跌跌撞撞、摸打滚爬,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如今的游刃有余。一路付出,一路收获。
1.精心制作课件,开展任务驱动式预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有了良好的开端,就会有成功的一半,学习也同样如此,因此我特别看重直播讲授前的预习工作。但疫情突发,员工手中没有教材,所能依赖的只有电子版教材和教师的ppt,而完全线上教学授课ppt与以往线下教学有很大差别,因此第一道关卡即是ppt的制作。
物理化学这门课理论性较强,以往课堂授课,教师边引导边讲授,如今师生身处两处两不相见,只能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课件面向员工使用,其制作也始终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原则,在现有课件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修正输入型课件,融入教学思路,引导员工步步思考,语言表述上也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化晦涩难懂为生动形象(图1)。




图1教学课件截图(每图一页)
2.坚持每课一练、每课一册、阶段测试,发放问卷调查,及时跟进教学反馈
居家线上学习,没有时空限制,也失去了课堂约束,最怕员工关掉屏幕,也关上知识的大门,以致于雁过无痕,脑中空空如也。员工有没有真正完成预习工作?预习效果如何?授课效果如何?为了督促员工自主学习,每次发布预习课件后刘老师都会在QQ班级群建立相应的学习笔记相册,要求按照时间节点上传个人学习笔记,同时坚持在雨课堂推送每课一练,单元测试,及时跟进教学反馈。另外,授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了了解员工对刘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满意,除了线上班级群里征求意见,个别私下谈话,刘老师还通过雨课堂发布问卷调查,充分掌握员工心理需求。目前,已建立10个学习笔记相册,7个书面作业相册,通过雨课堂推送10次练习,3次阶段测试,3次问卷调查(图2)。

图2学习笔记和书面作业的相册
3.板书互动,一个也不能少,最大限度还原课堂教学
与课堂教学相比,线上直播教学最大的制约就是板书和互动,互动主要通过钉钉群文字信息和连麦语音来实现,如将答案设置成简单的数字选项便于员工快速回复,或者点名连麦,员工主动连麦等。板书的解决相对较复杂,但物理化学这门课公式推导、例题演算特别多,仅凭ppt讲授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板书是保证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方法总比困难多,前一阶段的线上教学,由于缺乏板书所需装备,刘老师就在ppt制作上下功夫,将待书写的内容按照讲授顺序和板书需求以动画播放的形式逐步呈现(图3),后期购置了数位板,书写更加便捷流畅,大力辅助线上教学中公式推导,图形绘制,力求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的课堂教学,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图3教学设计中的板书
(说明:此处制作了动图,但复制在word中无法呈现,故用序号表示板书顺序)
4.改革课程考核,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
线上教学优势之一便是教学数据的收集,本课程通过MOOC预习、雨课堂测试、钉钉直播、QQ群讨论等,会产生丰富的全过程教学数据,这些数据将教学过程的各个元素进行量化评估,如员工课前预习完成率、每课一练的准确率、钉钉直播到课率、讨论互动参与率、书面作业与阶段测试的完成与准确率等等,从而实现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完美结合,建立全过程、多元化、科学客观的课程考核机制。本课程考核计划改革方案如下:平时成绩占比50%,期末成绩占比50%。其中平时成绩的构成为:课前预习20%,每课一练20%,钉钉直播到课率10%,阶段测试20%,互动参与20%,书面作业10%,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以促使员工主动学习。
5.举办物理化学知识沙龙,挖掘员工潜力
由于学时有限,线上课堂只能给员工们讲授有限的理论知识,而物理化学知识的海洋浩瀚无比,课本内容只是冰山一角,如何挖掘员工潜力,使其真正喜欢、主动学习物理化学呢?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老师将本学科2个班共74名同学分成10个小组,挑选出对物理化学兴趣较浓厚的员工担任小组负责人,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举办物理化学知识沙龙。沙龙话题不限,可以是物理化学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也可以是理论复习,或是生活中的物理化学,总之只要与物理化学相关即可,由小组成员自己讨论、自定课题,自己制作、自己讲授。我的想法很简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0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了,线上教学还将继续进行。期待春暖花开,疫情散去,早日回到美丽的信院校园。也期待再次聚首时,遇见更好的彼此。
(一竞技官网 刘仁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