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竞技官网新闻

【抗疫迎评两手抓,理工师生谱新曲】任倩:《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在线教学总结及反思

  时间:2020-04-09   来源:一竞技官网   作者:   供图:   编辑:lgxy   浏览: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为保证良好的线上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课程重点采用课前员工自主学习大学慕课和学习通视频资源及教材、课中采用腾讯课堂直播互动、课后利用雨课堂布置处理作业等教学手段,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的紧密衔接,深受员工欢迎,课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员工数

时间

教学工具

汽车保险与理赔

17汽服本、19汽服升01

76+1

周一5-6节

中国大学MOOC、学习通+雨课堂、腾讯课堂、QQ群、数位板

第五周学习的是“保险的基本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及其派生原则”,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3月15日在雨课堂发布手机课件,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图1),预告员工教学内容及目标、学习资源(中国大学慕课视频资源、教材资料)、课中需要讨论的三个案例,让员工带着案例进行预习,引导员工尝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图2、3、4、5)。从预习反馈看,74位同学完成预习,并作答了课件中的预习题,整体较好(图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3月16日14:30利用腾讯课堂进行网络直播授课,授课时长约90分钟,77位员工(含一位重修)参与网络学习。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了语音直播、考勤、课件投屏、答题卡答题、举手回答及讨论互动等功能。

直播授课内容是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及其派生原则。先学习近因原则,围绕案例展开:首先,针对预习案例(图2)组织讨论,将员工分正、反两组,经过各组沟通讨论,双方代表分别发言,阐述理由。这种方式不仅激发学习兴趣,也间接对员工预习效果进行检验,进一步发现问题,然后在授课环节予以解决。其次,教授近因原则的内容,特别是对案例讨论环节员工发言暴露出的理解错误或模糊不清的知识点(比如近因的概念及近因的判定方法)展开重点讲解:近因的判定分为四种情况,每种情况设置一个小案例,让员工有直观地认识,并着重讲述多因连续致损和多因间断致损两种情况下判定近因的技巧。最后,回顾案例,让员工重新分析案例,给出答案。损失补偿原则及其派生原则也按照这一思路。

直播授课过程截图及腾讯课堂生成的直播回放如图7、8所示。

图7

图8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特别适合使用案例教学。通过精心挑选的案例,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充满趣味性,紧紧抓住员工注意力,增强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了员工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授课开始的案例导入阶段,员工普遍暴露出不能用近因原则来解释预先给出的案例,只能依靠主观感受,但是通过案例讨论,逐步启发带动员工思考,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就更有目的性,也更有动力,学习效果也更好。在案例回顾时,大多数员工可以用近因的判定方法重新分析案例,表明了员工很好地掌握了近因原则并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还处于探索尝试的阶段,还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首先,直播授课的形式无法为员工营造真实的辩论交流气氛,导致员工针对案例的讨论不充分,不深入。其次,员工在案例讨论时思维比较发散,常常不按套路出牌,教师既要引导员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不能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随机应变能力也是挑战。最后,腾讯课堂直播不能像在教室进行黑板板书,无法将重要知识点有逻辑地记录并呈现在员工面前,导致回顾案例时有的同学已经不记得前面所讲的案例或者知识点,影响总结归纳的效果。在以后教学中,可以让3~4位员工同时上台进行辩论,教师主要进行引导。为解决板书问题,可以在回顾案例前将前面所讲知识点呈现在ppt上,让员工再分析案例时能利用理论知识。